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下手買了stowaway2(圖文)
昨天下手買了trident trikes 的stowaway2 型躺車。
潛水多日, 是該回報大家的時候了。 今天寫一下買車經(jīng)歷。
1。 為什末選擇躺車
半年前買了一輛捷安特的帝柏3300, 是輛好車, 不過也許年齡大了, 騎了40-50 公里手腕, 頸部,pp, 都不爽。于是開始關注躺車。
2。 為什么選這一款
這可是說來話長。 關注了一段時間網(wǎng)絡, 發(fā)現(xiàn)有5 個選擇:撫順的大駱駝, 北京的雪地飛狐,上海的梁勝, 浙江的記不住了, 還有這家trident trike.
前兩個一直是心向往之,可是距離太遠, 擔心售后。我在蘇州。 之后的兩個對質(zhì)量有些擔心。 而最后的又太貴。 左右為難!
幾天前, 本著好奇, 直接打開這家美國的網(wǎng)站, 一看, 原來他也是國產(chǎn)的! 產(chǎn)地是常州某地。 于是給老美發(fā)信, 詢問聯(lián)系方式, 不想老美半小時就回復了。 還讓常州的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我。 聊開心了, 直接開車去常州。到了一看, 不錯, 零件都是好東東, 車架的鋼管是臺灣進口的。 幾十臺在車間里安裝, 給我感覺質(zhì)量可以控制, 工廠的員工基本都是愛好者, 頭兒也是個愛好者, 愛到最后, 干脆自己干了。 拿了一個樣品, 上去一試就不想下來了。 中毒了。
于是買下來。
3。滿意度如何
有好的地方, 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先說好的:
* 可以折疊, 這點太好了, 不然家里沒地方放。
*國外設計, 成熟, 可靠, 主要出口, 品質(zhì)有保證。
*該廠依托一個大的紡織機械廠, 有大型機加工設備, 零件加工精度較高。
不滿意的:
*沒有頭枕, 雖說以后給加可當下畢竟沒有。
*后輪不是26 的大輪,解釋說大輪不好折疊, 可有些朋友就喜歡大輪, 我就喜歡。 沒地方放我也喜歡。
4。 對國內(nèi)躺車生產(chǎn)者的建議:
* 降低價格
* 提高生產(chǎn)規(guī)模
* 在大中城市建立實體銷售點
* 提高設計水平, 和標準化。
* 主要零部件不能依賴進口。
今天就寫這些, 以后補充。
仰各位同型朋友鼓勵, 今天接續(xù):
其先煩請問一句樓下的朋友, 您的頭枕如何搞的? 不吝賜教。
另外我不姓周, 在蘇州園區(qū)工作, 有空大家切磋。
騎行兩天感受:
1。 速度方面:
* 平路:感覺平路和一般自行車無太大差別。不過下馬路牙子我就不敢像騎山地車一樣沖下去, 下來用手搬吧, 畢竟咱是掙工資的, 錢不是白來的。畢竟接近9000塊呢。
* 上坡:上坡最好減檔, 不過沖坡速度快的話也未必。 我自西向東過金雞湖大橋, 開始一直未減速,只是快到橋頂了有點撐不住了。
* 下坡:下坡爽, 主要是重心低, 又是三輪, 穩(wěn)。因為未裝碼表, 沒測極速, 不過沒有了我騎公路車時下坡速度過快的擔心, 或者說恐懼。 盡管加速。爽!
2。 買車的原始動機得以滿足。
開頭提到的數(shù)處疼痛的地方都不是問題了。 昨天一次騎行30 公里,感覺同以前大不相同, 再也不用騎著騎著, 一邊活動手腕, 一邊挪捏屁股;等紅燈時別人站著, 我卻可以坐著! 跑長途再好不過了。
3。 感覺后架上應該置一個快拆包。 周末去淘吧。
4。 手電的安裝位置不好, 和左腳形成干涉。
5。 剎車:
我覺得剎車有必要說說, 因為我是新手, 所以以前有一些關于此類車剎車的問題沒弄明白, 現(xiàn)在,稍許明白, 寫下來或許與后來者益。
* 此類車剎車分兩類:碟剎,和v 剎。 后者本人不做評價。在這兒只說碟剎。
* 此車碟剎又分三種:
1〉兩前輪同時剎(一手控制)
2〉兩前輪分別剎 (左右手分別控制)
3〉兩前輪同時剎+ 后輪剎車。(左右手分別控制)
我選擇1〉一方面價格, 其次我認為后輪剎車未必有效。 但是用下來發(fā)現(xiàn)如果選擇3〉會有一個附加的好處---手放在把和閘之間會比較放松。
其實我更建議加裝一個手肘托。 嗨,以后自己改吧。
6。 此車停車時最好別倒輪,不然容易掉鏈。 這也許是此類車通病, 鏈條太長所致。 (注:此問題已解決--szdragonfly2010)
7。 換檔:其2 型的換檔方式不同于1 型, 應該說各有優(yōu)劣, 新型的好處是一眼就知道后輪的狀態(tài), 缺點是上車時容易碰到。 1型的正好相反。 其實我個人覺得1型更結實。 不過人這種動物總是不滿足現(xiàn)狀的。 哈哈。
不過, 瑕不掩瑜,躺車給我?guī)淼臉啡て浞茄哉Z所善達, 甚至高興的夜不能寐, 諸位好同者,不妨一試。
先寫于此, 有感必再發(fā), 以補潛水多日于大家之虧欠。
半天未來,大吃一驚!關心者眾,同道者眾!
感謝各位的幫助, 倒輪掉鏈問題得解! 方法如三爪兄示。
今天換了原來的腳蹬, 從迪卡儂買一全鋁的,另買一個高壓法嘴氣筒。還買了一個電喇叭。 得償所愿!
我不打算更換此主題, 因為我作為一個新手,菜鳥,剛經(jīng)歷此, 保留此經(jīng)歷一定會對后來者有益,我在買車前就最愛看此類文章。我相信還有很多未買躺車的朋友更愿意看此文,此文不專業(yè),但只為比菜鳥還菜鳥者答疑解惑爾。
但我同意我們搞另一個群,叫“偷渡者”或就叫“trident trike" 都無所謂。 大家可以交換心得, 給廠家一些改進意見。
今天所感:
* 后貨架同后擋泥板 間隙過小, 容易引起相互碰撞, 進而產(chǎn)生噪聲。后貨架支撐桿應重新設計。
有必要談談躺車轉向問題。
買此車前,看過一些照片,視頻, 但仍一事不解---此種轉向機構(身體兩側)可靠嗎?!
傳統(tǒng)的自行車轉向為 ‘車把’, 它給我的印象太深了, 憑此, 我一直認為此類躺車必定 “把很活”, 不易控制。
看來我錯了, 其實它的轉向機構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自行車, 更像汽車。你如想象不出, 我可以試著形容一下。
想象一個英文字母X, 上下各添一橫, 有如一個沙漏狀。 又如兩個對頂?shù)娜切巍?上面三角兩個底角為前輪, 下面三角兩個底角為車把。
照此, 轉向時相當穩(wěn)定。區(qū)區(qū)以為其轉向遠勝常規(guī)自行車。
此車兩前輪微微向內(nèi)傾斜, 有如 “八”字, 其傾斜度越大, 直線穩(wěn)定性越好, 越適于競速。 但起步轉向所需力度會加大。所以其傾斜度為穩(wěn)定同舒適二者相互妥協(xié)的結果。 后來者如同我之前一樣, 擔心轉向問題, 我希望此文或可有所幫助。
本文摘自自行車旅行網(wǎng)論壇,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瀏覽:m.1gmeiykl.com/bbs/viewthread.php 歡迎轉載 轉載請注明自行車旅行網(wǎng)以及文章作者。